《信息资源管理》实验教学大纲

发布者:刘念云发布时间:2017-09-21浏览次数:361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字信息的主要存在形式与内容,了解组织方法、检索方法,并能进行依据需要进行相关信息检索。
基本要求:
    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最新的网络信息资源内容,了解其收集与组织方法,能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如何利用网上信息资源。
实验学时:16学时
实验一 网络信息检索工具一搜索引擎(基础训练型实验,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搜索引擎的原理
    2.搜索引擎的一般功能
    3.特殊检索功能
    4.检索结果显示
    二、实验内容
    1.一般检索:布尔逻辑检索、词组检索、截词检索、字段检索、位置检索
    2.特殊检索:自然语言检索、多语言检索、区分大小写检索
    3.结果显示:相关性、结果显示模式
    三、实验步骤
    (一)西文重要搜索引擎
    1.ALTA VISTA 、 EXCITE 、LYCOS 、HOTBOT。
    2.了解编制者
    3.收录范围和规模
    4.检索性能
    5.评价
    (二)中文搜索引擎
    1. 百度、天网、番薯藤、谷歌(GOOGLE)
    2.了解编制者
    3.收录范围和规模
    4.检索性能
    5.评价
    四、注意事项及思考
    1. 检索性能中,注意提供的检索模式。
    2. 注意比较布尔逻辑符号的不同应用。
    3. 评价应该包括检索速度、资料的新颖程度、范围。
实验二 网络信息检索工具二 网络资源目录(基础训练型实验,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资源目录的原理
    2.资源目录的结构
    3.资源目录的分类方法
    4.资源目录与搜索引擎比较
    二、实验内容
    1. 关键词检索方式
    2. 按照资源目录查找
    3 .搜索引擎比较结果显示方式与结果
    三、实验步骤
    (一)西文重要目录
    1.YAHOO、GALAXY、LYCOS、EXCITE
    2.了解编制者
    3.收录范围和规模
    4.分类特点及其结构
    5.评价
    (二)中文搜索引擎
    1. 搜狐、中文雅虎、网络指南针
    2.了解编制者
    3.收录范围和规模
    4.分类特点及其结构
    5.评价
    四、注意事项及思考
    1. 注意结构类目的层级特点。
    2. 注意比较分类方式及其链接方式。
    3. 评价应该注意资料的新颖程度、范围以及专业性。
实验三 网络信息检索工具三 专门信息搜索(基础训练型实验,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搜索引擎的原理
    2.搜索引擎的一般功能
    3.特殊检索功能
    4.检索结果显示
    二、实验内容
    1.一般检索:布尔逻辑检索、词组检索、截词检索、字段检索、位置检索
    2.特殊检索:自然语言检索、多语言检索、区分大小写检索
    3.结果显示:相关性、结果显示模式
    三、实验步骤
    (一)西文重要搜索引擎
    1.ALTA VISTA 、 EXCITE 、LYCOS 、HOTBOT。
    2.了解编制者
    3.收录范围和规模
    4.检索性能
    5.评价
    (二)中文搜索引擎
    1. 搜狐、百度、天网
    2.了解编制者
    3.收录范围和规模
    4.检索性能
    5.评价
    四、注意事项及思考
    1. 检索性能中,注意提供的检索模式。
    2. 注意比较布尔逻辑符号的不同应用。
    3. 评价应该包括检索速度、资料的新颖程度、范围。
实验四 学术信息的网上获取国内重要信息源一 (专业提高型实验,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国内主要数据库
    2.掌握数据库的收录内容
    3.掌握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数据库的收录范围和主要内容
    2.数据库的查检方式
    3.结果显示:相关性、结果显示模式
    三、实验步骤
    (一)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1.了解编制者
    2.收录范围和规模
    3.检索性能
    4.评价
    (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1.了解编制者
    2.收录范围和规模
    3.检索性能
    4.评价
    (三)万方数据库
    1.了解编制者
    2.收录范围和规模
    3.检索性能
    4.评价
    四、注意事项及思考
    1. 检索性能中,注意提供的检索模式。
    2. 评价应该包括检索速度、资料的新颖程度、范围。
实验五 学术信息的网上获取 国内重要信息源二(专业提高型实验,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国内主要数据库
    2.掌握数据库的收录内容
    3.掌握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数据库的收录范围和主要内容
    2.数据库的查检方式
    3.结果显示:相关性、结果显示模式
    三、实验步骤
    (一)人大复印资料数据库
    1.了解编制者
    2.收录范围和规模
    3.检索性能
    4.评价
    (二)经济学管理学论文题录数据库
    1.了解编制者
    2.收录范围和规模
    3.检索性能
    4.评价
    (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1.了解编制者
    2.收录范围和规模
    3.检索性能
    4.评价
    四、注意事项及思考
    1. 检索性能中,注意提供的检索模式。
    2. 评价应该包括检索速度、资料的新颖程度、范围。
实验六 学术信息的网上获取 国外重要信息源一 (专业提高型实验,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国外主要数据库
    2.掌握数据库的收录内容
    3.了解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数据库的收录范围和主要内容
    2.数据库的查检方式
    三、实验步骤
    (一)Dialog数据库
    1.了解编制者
    2.收录范围和规模
    3.检索性能
    4.评价
    (二)STN数据库
    1.了解编制者
    2.收录范围和规模
    3.检索性能
    4.评价
    (三)OCLC资源
    1.了解编制者
    2.收录范围和规模
    3.检索性能
    4.评价
    (四)IEEE数据库
    1.了解编制者
    2.收录范围和规模
    3.检索性能
    4.评价
    四、注意事项及思考
    1. 检索性能中,注意提供的检索模式。
    2. 评价应该包括检索速度、资料的新颖程度、范围。
实验七 学术信息的网上获取 国外重要信息源二 (专业提高型实验,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国外主要数据库
   2.掌握数据库的收录内容
   3.了解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数据库的收录范围和主要内容
   2.数据库的查检方式
   三、实验步骤
    (一)美国《工程索引》(EI)
    1.了解编制者
    2.收录范围和规模
    3.检索性能
    4.评价
    (二)英国《科学文摘》(SA)
    1.了解编制者
    2.收录范围和规模
    3.检索性能
    4.评价
    (三)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
    1.了解编制者
    2.收录范围和规模
    3.检索性能
    4.评价
    (四)美国《科技会议录索引》
    1.了解编制者
    2.收录范围和规模
    3.检索性能
    4.评价
     四、注意事项及思考
    1. 检索性能中,注意提供的检索模式。
    2. 评价应该包括检索速度、资料的新颖程度、范围。
实验八 学术信息的网上获取 正式出版物信息源(专业提高型实验,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主要数据库
    2.掌握数据库的收录内容
    3.了解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数据库的收录范围和主要内容
    2.数据库的查检方式
    三、实验步骤
    (一)美国《政府报告通告及索引》
    1.了解编制者
    2.收录范围和规模
    3.检索性能
    4.评价
    (二)专利与国际专利分类
    1.了解编制者
    2.收录范围和规模
    3.检索性能
    4.评价
    (三)世界专利索引
    1.了解编制者
    2.收录范围和规模
    3.检索性能
    4.评价
    (四)中国专利检索数据库
    1.了解编制者
    2.收录范围和规模
    3.检索性能
    4.评价
    四、注意事项及思考
     1. 检索性能中,注意提供的检索模式。
     2. 评价应该包括检索速度、资料的新颖程度、范围。
考核内容及办法:
    每次试验完毕,必须书写试验报告,依据试验报告给予评分。
参考书目:
    1、《网络时代的电子资源检索与利用》王晓玲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符绍宏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